[美國《航宇日報》2005年10月6日報道] 本月晚些時候,第2架X-50A“蜻蜓”(Dragonfly)無人機將在美陸軍位于亞利桑那州的尤馬試驗場開始試飛。該機的首架原型機于2003年年底首飛,比原定計劃推遲了一年多,原因是控制方面存在問題。在2004年3月墜毀前,首架原型機僅完成了2次短暫的懸停試驗。
X-50A項目由美國國防預先研究計劃局(DARPA)和波音公司承擔。該機采用大弦長旋翼,可在飛行中鎖定,實現(xiàn)從旋翼飛行狀態(tài)到固定翼飛行狀態(tài)的轉換。在后一種飛行狀態(tài)下,鎖定的旋翼/機翼,機身和安裝在機頭的鴨翼共同產生升力。這種布局概念被稱為“鴨式旋翼/機翼”(CRW)。
按波音公司先進陸軍系統(tǒng)分部董事兼總經理沃爾多·卡摩納(Waldo Carmona)的說法,若一切順利,第2架研究機將在懸停試飛后在冬季開始前飛試驗,明年開始轉換飛行試驗。卡摩納說,他們吸取了首架原型機墜毀的教訓,對控制功率、風效應和軟件進行了某些調整,因此現(xiàn)在這架X-50A的控制性能要好得多。
X-50A旋翼的轉動是由反作用噴氣系統(tǒng)推動的。在旋翼飛行狀態(tài),發(fā)動機的排氣被引入旋翼系統(tǒng),從旋翼翼梢的小噴管中噴出,使旋翼產生旋轉。而在固定翼飛行狀態(tài),旋翼被鎖定在適當位置上,發(fā)動機排氣直接從飛機尾部噴出,產生推力。
第1架原型機首飛前,工程師們曾發(fā)現(xiàn)其旋翼轂內的摩擦力遠高于預期,因為將排氣通過旋翼系統(tǒng)引向翼梢稍的碳纖維密封存在輕微的漏氣情況。這是導致該機墜毀的因素之一,但卡摩納說這并非唯一的因素。波音后來調整了旋翼轂的彈簧和密封,并稍稍減輕了飛機重量。
卡摩納相信一旦通過飛行狀態(tài)轉換演示,美軍將對該機產生興趣。美海軍陸戰(zhàn)隊曾表示對采用“鴨式旋翼/機翼”布局的無人機作為V-22“魚鷹”(Osprey)傾轉旋翼機可能的護航機有興趣。(中國航空信息中心 張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