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灑農藥、治害蟲,不用再“一把抓”,無人小飛機裝有“智能小眼睛”,飛一圈看一看就能立刻將病蟲害農作物“揪”出來。江蘇省農科院與南京理工大學合作的微型無人機近期進行了成功試飛,機身上安裝有特殊光譜分析儀的它像“福爾摩斯”一樣,能很快判斷出茫茫田野中究竟是誰病了,患了什么類型的病,還能攜帶藥物對患病植株進行一對一精細治療。
研制無人機,告別大面積噴農藥
長期以來,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都是利用人工噴霧器或機械噴霧機進行,農藥往往一噴一大片,不僅勞動強度大,也會導致農藥污染。
在農作物病蟲害和農藥安全之間如何權衡?江蘇省農科院與南京理工大學的專家研制無人飛機來“偵察”、“消滅”農業(yè)病蟲害。就在幾天前,研制成功的農用無人機,在蘇州吳中區(qū)臨湖鎮(zhèn)稻田和東山鎮(zhèn)果園進行了首次病害光譜識別與農藥噴灑測試并取得了成功。
每種農作物都有“光譜身份證”
記者了解到,新研制成功的無人機“塊頭”不大,只有不到20公斤,大概半人長,飛行的高度可以控制在3米到400米之間,一次工作可以覆蓋300畝。
而它的神奇之處,就在于它有一雙“高科技的眼睛”,能夠認識病蟲害的“光譜身份”,專家介紹說,不同的農作物,葉片光譜的反射率都不一樣,比如蘋果樹和桃樹,雖然肉眼看上去葉片都是綠色的,但光譜數(shù)據(jù)卻是不同的。而同一種葉片,健康和生病的光譜數(shù)據(jù)也有差異。
“葉片光譜數(shù)據(jù)就好比農作物的‘身份證’,具有唯一性。”江蘇省農科院和南理工研制的無人機正是利用這一特性, 用無人小飛機上的“眼睛”將生病的農作物“揪出來”,從而有選擇地進行噴藥“治病”。
未來將建農作物病蟲害光譜庫
記 者了解到,不同的農作物,同一農作物不同的生長階段都有不一樣的光譜,而農作物生長的每一過程都伴隨著和病蟲害“抗爭”,因此要想讓無人機更快更準認識有 病蟲害的農作物,就需要專家對不同農作物,不同生長時期的每一個階段的光譜都進行采集,這個工作量很大。江蘇省農科院的專家有在江蘇建立一個農作物病蟲害 “光譜庫”的想法,這樣一來,無人機就能認識更多的病蟲害疾病,也能更好地做好“農田醫(yī)生”的工作。